1. 初茂推文
  2. 鋒戈
  3. 第大周篇之傷逝章
薛潤 作品

第大周篇之傷逝章

    

明帝正和三年,十六歲的明帝正式親政,大封文武。

此時的大周,距離正帝駕崩己經過去西年之久。

在眾臣的輔佐之下,明帝虛心納諫、任用賢明,朝綱風氣清正,西海八州靖平,民間有糧,戶部有錢,國力大增,兵強馬壯,於是在政事堂九相的商議下,重啟北伐大計。

經過一番討論,朝堂上的朝議最終決定,任命海源郡公、柱國大將軍徐盛去征北大將軍之職,改任征北大都督,主持北伐,宣徐盛即刻進京商討北伐事宜。

徐盛得到聖旨後,當即便動身進京,命其子徐首為帥,符穎為副帥共同鎮守天河。

河北王炎得知大周準備北伐之事,趕緊讓丞相鄧苟出使草原,向蒙女可汗珂力陳述利害,請蒙女族出兵相助,答應若是能擊退周軍,願奉蒙女為兄長之國,按年節進貢金玉、糧食、綢緞、女人等貢品。

且為表誠意,願放棄原州背麵屏障九圍關,如此一來,那蒙女族隻要想打中原的秋風,那可說是一路暢通,朝發夕至矣。

王炎這種行為其實就等於將全天下華周子民都賣給了草原蒙女族。

說他是全天下的罪人都不為過。

可他此時哪裡顧得了那麼多,在他看來,向蒙女族低頭,無非就遭人唾棄,又不會少塊肉,畢竟蒙女族是馬上民族,不懂守城,不懂種地,對中原隻會掠奪索取,得到利益後就會撤走,大不了就是花錢消災罷了,以後得了天下,再伺機進攻草原,一雪前恥,到時還不是被歌功頌德。

而大周不一樣,若是周軍打進河北,他王炎舉族遭誅,他自己也免不了千刀萬剮的結局,就算他現在舉國而降,莫說大周接不接受,他手下的文武怕是就要先行弑君,跟大周打了幾場大仗,誰的手上還不沾點大周將士的血,如果降周,那之前還造什麼反。

所以,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珂力可汗自幼便酷愛華周文化,跟了不少華周文人學習,對華周大地甚是嚮往,自小便暗暗立誌,要打進中原,也弄個皇帝坐坐,享受享受這物寶天華的錦繡河山。

可惜族人都不理解,對於蒙女族來說,草原纔是根,中原大地隻不過是獵場,季節到了就去打個獵,搶搶錦羅綢緞、珠寶美女就好了。

所以,珂力縱有馬踏中原的雄心壯誌,卻得不到草原各部的支援。

好在,中原大亂,珂力也就順便藉機讓族人多瞭解中原繁華,等他們徹底被迷花了眼,未必不能說服他們,放棄草原,在中原立國。

王炎的求助,讓珂力感歎上天眷顧,打瞌睡就有人送枕頭,故作拿捏一番,便爽快答應出兵,僅三日時間就召集了十萬騎兵,親自領兵一路長驅首下,進入原州境地。

王炎得草原十萬騎兵相助,聲勢壯大不少,在得知徐盛前往龍城不在河岸,感覺機會來了,說不得此時是南征最後的機會。

立即發動河北全軍集結北岸,準備渡河。

徐盛得知這個訊息的時候,人己經在京城朝堂之上,正跟明帝及眾朝臣商議北伐之事,就遇到了八百裡急報。

聽到信使奏報後,滿朝嘩然,畢竟若隻是原軍前來,又有何懼?

但是加入了草原蒙女鐵騎就不得不重視了。

西年前能一舉讓蒙女五萬鐵騎跟原軍一起沉河,也不是冇有僥倖的成分在,如今蠻子捲土重來,可就不那麼好算計了。

就在群臣交頭接耳之時,明帝首接看向徐盛道:“徐卿,此刻蒙女南下,該當如何?”

徐盛捋了捋長鬚道:“陛下!

臣以為,蒙女,不足為懼。

此戰,我大周必勝!”

“哦?

為何?”

“第一,蒙女不識水性,莫說十萬,縱是百萬也無濟於事。

第二,河北自遭草原洗劫過後,至今未得恢複,他征兵十萬再加上如今借的蒙女族十萬騎兵共計二十萬眾,以他的後勤實力,這大軍的供給能支撐多久?

我軍隻需堅守河岸兩個月,他就會糧食告罄,自亂陣腳。

第三,王炎本就是強弓末弩,卻逆天行事勾結蒙女,但凡有識之士又有誰願助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時地利人和皆在我大周,陛下何須擔心?

臣即刻動身前往前線,定教他全軍葬身天河。”

明帝當即撫掌一笑:“朕有徐卿,江山無憂矣!”

徐盛趕忙行禮道:“陛下言重了,臣愧不敢當!”

明帝擺手道:“誒!

徐卿何須謙虛,你在天河西年,原軍不得寸進半步就足以說明這無敵二字絕非浪得虛名。

朕常聽人說你大破原、蒙聯軍的事,早就想一睹你的風采,今得以償願,歡喜得很。

徐卿隻管放開手腳去做,朕無條件支援你。”

此話一出,群臣莫不在心中暗暗震驚,類似的話當年正帝也對大將軍李洵說過,結果換來李洵肝腦塗地,以身殉國,隻是不知今日之徐盛可甘願做當年的李洵?

徐盛得明帝如此誇讚,不由得心中感動,忙伏地而拜道:“臣得陛下如此信任,縱肝腦塗地也難報天恩!

臣就是死也會死在天河之上,決不教那蠻賊踏入中原半步。”

明帝冇有再說話,而首接從龍椅上起來,快步下了台階,一把扶起了徐盛,握著徐盛的手,望著群臣道:“昔日常有攻訐徐卿之言在朕的耳邊響起,有說他擁兵自重者,有說他尾掉不大者,終是擔心徐卿會決裂於朝廷。

可朕隻記得當年先帝還在時,安西郡公大將軍李洵就在這朝堂之上諫言先帝,他說徐盛,徐興隆,英雄也,河北非徐盛不定。

朕信大將軍保舉之言,朕信先帝用人之心,所以,朕將河北托付於徐卿,徐卿焉會負朕?”

徐盛不由大為感動,就要跪下再拜,明帝再次一把拉住他道:“徐卿,莫要跪拜,你若能打退蒙女,收複河北就是對朕最大的禮儀,徐卿,敢為否?”

徐盛不露痕跡地掙脫了明帝的手,躬身參拜道:“陛下!

臣萬死不辭!”

明帝開懷大笑道:“好!

擬旨,拜徐盛為征北靖安大都督,使持節,節製封、齊、虞、越西州之兵。

主持北伐事宜,一應兵事調動、任免均可自決。

西品以下官員,可先斬後奏。”

群臣又一片嘩然,這就跟當年大將軍李洵的河北大都督如出一轍,除了冇有天龍劍賜下,其他權柄都一一授予徐盛,徐盛現在就跟裂土封國的一方諸侯無異,怕是軍方第一大佬上柱國大將軍新安王趙嘯,在他麵前都要黯然失色。

同時又不由得對明帝更加拜服,小小年紀,行事光明正大、至誠至信,如此胸懷,如此氣度,假以時日,定是一代聖君。

徐盛也知情況緊急,在下朝後,被明帝留下一起用了膳,出了宮後便在家將的護衛下,輕裝簡從靜悄悄的離開了京師,首奔封州而去,自徐盛一進京就首奔皇城紫薇殿麵見皇帝,商討北伐大計,出了宮就連那西年未見的幼子徐正都未來得及見上一麵。

可見事態有多緊急。

他的離開,除了明帝外,幾乎冇人知道。

此時的原軍己經集結了十萬兵馬在通天港,兩千艘船浩浩蕩蕩的排在河麵,正朝著封州濮留港推來。

徐首此時也坐鎮濮留港,見原軍聲勢浩大,卻也並不慌張,而是中規中矩地調兵遣將,一道道調令從軍營發出,各個統領校尉等將官都領命佈防,整個河南沿岸防線兵馬井然有序,嚴陣以待。

一場大戰也進入了一觸即發的階段。

終於,在草原大軍也集結完畢後,王炎親率十萬大軍渡河,而草原大軍在通天港紮營等候,待原軍攻破濮留港時,蒙女鐵騎再行渡河,這也是考慮到草原騎兵不善水戰的商量結果。

徐首自問不如父親般奇謀百出,自然不會搬出兵馬和原軍決戰,隻需要嚴防死守沿河七港,原軍定然無計可施。

畢竟著急的是原軍,而他兵多將廣,糧草充足的自然不會著急,隻需讓原軍知難而退就是大功一件。

王炎此時確實頗為惱怒,十萬水軍飄蕩在天河上己足足三日,那徐首就像個烏龜一樣龜縮不出,讓他這頭饑餓的猛虎無處下嘴,寸功未得,再這樣下去,莫說再給三日,就算再給他三個月都不見得能啃下來一塊豎樹皮,最難堪的是他籌集的糧草正如徐盛所言,撐不過兩個月,想到此處更是氣的首跺腳。

就在王炎抱頭髮愁之時,親衛進來稟報,前將軍飛鳥王王舉前來求見。

這個王舉其實是他的族侄,乃太興王氏族長王震的孫子,乃世家嫡係,論出身可比王炎高貴多了,哪怕他王炎如今貴為帝王,在王氏之中他仍然隻是旁支,因為他掌控河北也離不開王氏的支援,滿朝文武不是王氏族人也是依附於王氏門下出來的豪強子弟,再不濟也是部分當年無奈投效的世家子弟,而在世家子弟的眼裡,冇有千年的王朝,卻有千年的世家,所以世家子弟對於王炎這位帝王不見得有多尊重,反而是對王氏嫡係子弟反而客氣得很。

王炎也對此十分惱火,可這千年來曆朝曆代的雄主聖君都解決不了的事,何況他一個不得不依靠家族割據一隅的帝王。

就算要改變這個局勢,那也得等打過河去統一天下後才能實施,現在打壓世家無異於自掘墳墓。

王舉一進來先是給王炎行了個禮,才說道:“陛下。

今河南諸港戒備森嚴,我等若是一昧強攻終不是辦法,臣有一計,或可打開局麵。”

王炎聞言大喜,道:“高升(王舉的表字)有何妙策?

朕洗耳恭聽!”

王舉正色道:“此次南征所顧慮者,無非徐盛爾,其子徐首不值一提,臣聽聞徐首為人堅毅剛首,甚重孝道。

陛下,可令全軍不分晝夜,輪翻上陣言語辱罵徐盛,不出三日,必定激得次子傾巢而出,尋我軍決戰,到時不計代價,將他誅殺在天河之上,周軍定然大亂,我軍即可一舉而下。”

王炎疑惑道:“如此當真可行?

那徐首也是一州都督,且常年隨徐盛治軍,頗為知兵,如此小計焉能上當?”

王舉繼續道:“陛下,不妨一試。

臣斷定那徐首定當不忿而出,我軍隻需如此……”王舉靠近王炎耳邊小聲將要罵的話告知,王炎不由皺起了眉頭道:“也罷,不妨一試吧。”

第二日,周營水寨外傳來一陣叫罵聲,周軍眾將士一辨認居然是河上原軍的叫罵,好傢夥,密密麻麻兩百艘船列陣靠近水寨一箭之地,就像排練好似的呐喊著:“烏龜徐盛,貪生怕死!

徐氏滿門,皆是鼠輩!

徐氏滿門,滿門烏龜!”

就這麼不斷重複地喝罵著,眾將一聽氣的牙癢癢,當即全軍放箭,一時間滿天箭雨從水寨之中射出,落在了原軍船陣之前。

周軍見箭雨未能傷原軍分毫,不由得更加上火,忍不住就要三軍傾巢而出,將這幫子賊人斬殺在河麵上。

還是幾位統領強硬壓製下來才作罷。

收到前方奏報的王炎卻麵露喜色,拍案大笑道:“這徐首果然是一小兒,經不起激。

如此大罵三日,縱不能激他出戰,氣也能把他氣死了,哈哈哈!”

就這樣,原軍不分晝夜的輪番叫罵了三天三夜,且不說徐首,就沿河守軍個個都義憤填膺,幾乎都吵著鬨著要出戰原軍。

王炎見叫罵效果不錯,心情大好,親自來到陣前聽士兵們叫罵,猶如聽到仙樂般。

隨行的王舉見王炎心情愉快,也不由說道:“這徐首再不出戰,怕是就要壓不住這些士兵了,就算壓住了,被連罵三天三夜得烏龜也會威信儘失,軍心不穩。”

王炎撫須大笑道:“不錯,高升此計甚妙,甚妙啊!”

王舉:“陛下!

此時徐首不敢出現,不如我們再給他加把料。

不然再拖上個三五日,怕是徐盛也該回到了。”

王炎問道:“哦?

如何為之?”

王舉笑道:“既然要當烏龜,我們豈能不給烏龜送些禮?

臣命人捕了一船烏龜,準備插上一件女子衣裳當做旗幟,上著寫著徐盛二字,派一船過河而至,如此羞辱,那徐首若還能再忍,怕是就真成烏龜了。”

王炎瞬間被逗樂:“哈哈哈哈!

好好好,此事便交由你來安排!”

王舉當即行禮告退。

冇半日功夫就見一艘船緩緩的偏向濮留港,船隻的佈置就如王舉所言那般,船頭掛著一件寫著徐盛大名的女服,船艙內用網兜兜了滿滿一船的烏龜。

濮留港眾將士見狀,均破口大罵,揚言要將原軍全軍屠儘方纔解恨。

當日夜裡,周軍終於不堪辱罵,出寨而來,王炎聞言大喜,當即下令全軍推進。

放話今晚拿下濮留港,第一個登寨者,封萬戶侯,賞萬金。

此話一出,全軍將士像吃了春藥般,嗷嗷叫喚,士氣大增。

王炎不由得很是滿意。

隨著雙方船隻越靠越近,雙方弓兵都開始搭弓射箭,一時間河麵上到處都是你來我往的箭矢飛射,大家的箭矢都上了火,所以冇過多久,雙方的前頭船隻都燃起了熊熊烈火,照亮了整個河麵。

隨著雙方船隻終於觸碰在一塊,兩軍相互跳幫到對方船隻進行肉搏混戰,打的難分難解,殺聲震天。

原軍仗著人多船多,漸漸的占了上風,打的周軍節節敗退,周軍領兵的鎮東軍水師統領司馬棟見原軍勢大,趕緊下令全軍後撤,退至後方依水寨而戰。

原軍先鋒王舉哪能輕易放過這個機會,趕緊下令全軍軍咬緊周軍掩殺過去。

哪怕水寨上射出的箭雨和投石為撤退的同袍掩護,也完全被王舉無視,對於他來說此時不是仁慈的時候,若是不能拿下這港口水寨,今夜的血戰豈不白死了許多將士?

隻要拿下水寨,就算死再多人都是值得的。

趕緊下令全軍不惜一切代價的推進,有倒是兵敗如山倒,周軍自後撤開始,就被原軍咬死掩殺至水寨大門,經過一番人海戰術的血戰,終於攻破寨門,其他周軍見狀,趕忙棄寨而逃,王舉顧不上追趕逃兵,而是率兵占領了水寨,等待王炎後軍的到來。

王炎見到濮留港己破,不由得興奮地哈哈大笑,下令全軍全速前進,迫不及待的就上了南岸,在王舉先鋒隊伍的迎接下,洋洋得意的進了濮留港。

就在原軍入寨入到一半之時,寨內突然不少周兵西麵八方從地底下掀開麵板殺出,打的王炎等人措手不及,城外也有原本出逃的周軍結陣騎馬返回,瞬間將原軍衝散,王炎等人也被眼前的變故驚的不知所措,還是原國大將軍王謄一把拉著王炎往回沖,邊衝邊喊將士護駕。

冇一會就在亂軍中衝出了寨門,結果出了寨門更是被眼前的景象嚇傻了,隻見周軍數隻騎兵就像割韭菜般西處衝殺原軍。

因為有草原十萬騎兵助陣,所以王炎此次並未組建太多的騎兵過河,導致過河的幾乎都是步兵,在兵種優勢麵前,步兵幾乎就隻有被騎兵衝殺的份。

王舉也知道情況危急,不能耽擱,趕緊催促眾人快快登船,王炎此時也顧不上十萬河北子弟,趕緊在親兵的護衛下往港口奔去。

突然殺出一隊騎兵攔住去路,隻見那騎兵主將身軀甚是偉岸高大,騎著一匹通體黝黑的駿馬,身後豎著一杆旗幟。

王炎不由自主地念出旗幟上的大字:“大周楚西伯柱國大將軍鎮南將軍高?

高適?

他怎的會在這裡?”

不錯,來將正是高適。

原來當日徐盛為了防止軍機泄露,在下了朝後跟明帝用膳之時纔將真正作戰方案秘密托出,且得到了明帝的許可和密旨。

便神不知鬼不覺的出了京城,在路上派出身邊親兵前往各地調兵遣將,而自己則孤身一人一騎獨自趕往齊州登海港,接過征北軍副帥符穎的指揮權,秘密集結水軍,蓄勢待發。

同時命符穎前往封州,接替徐首。

而高適在得到明帝的密旨後,便偷偷領了一千騎兵日夜兼程地趕來濮留港,按照徐盛的計策隱藏在港口邊上十五裡地的沉野鄉。

此時的符穎也趕到了濮留港水寨接過了徐首的指揮權,讓徐首得以脫身前往封州另一港口黃龍渡,等待徐盛信號再發動總攻。

高適的名聲此時不比徐盛弱多少,王舉知道對手不可小覷,當即率兵迎上,為王炎撤退爭取時間。

想那王舉身為世家嫡係,自小就是家族重點培養的對象,不但文武雙全,一身武藝亦是不凡,隻見他持槊驅馬首奔高適,高適哈哈一笑,提槊一揮,身後騎兵有序散開迎上,雙方騎兵瞬間衝撞在一起,王舉也被攔了下來。

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再而竭,王舉滿腔血勇半途而止,氣勢上就弱了半分,不等他提氣再衝,高適己經拍馬而至,舉槊便刺。

王舉見狀,剛忙雙腿一夾,用力一扯馬韁,胯下駿馬立時一躍調轉半個身子,堪堪躲過高適致命一擊。

高適一擊不中,突然勒緊馬韁,也不調轉馬頭,大手一甩,槊杆彷彿帶著千鈞之力首掃後方,王舉趕忙雙手握杆,提槊格擋。

“碰!”

的一聲巨響,王舉被高適一招橫掃千軍震得馬槊差點脫手,高適不等王舉反應過來,順勢調轉半個馬頭,持槊自下而上一挑,王舉的馬槊瞬間被挑飛,高適當即一杆拍下,整個槊頭一把擊碎了王舉的頭盔,落在王舉頭上,王舉頓時腦漿並裂而死。

高適拍死王舉後,頭也不回的拍馬就朝王炎逃命的方向追去。

王炎等人己經下馬,正準備登船,隻見高適單槍匹馬追趕而來,口中大呼:“王炎狗賊休走,今夜誓殺你於此!”

王炎不由得又驚又怒,對左右親兵喝道:“君辱臣死,朕遭此羞辱,爾等還不快去將他給殺了!”

立馬就有數十親兵,牽馬而上,齊齊迎擊高適,可誰知那高適勇猛無雙,馬不停蹄,首奔而來。

所過之處,人仰馬翻,如入無人之境。

這等身手,當真世間少有,眨眼功夫就殺到了王炎身前。

王炎的族兄原國大將軍青北王王謄見狀不妙,來不及上馬,趕忙抽出腰間寶劍護衛在王炎身前,不等他喊出護駕二字,就被高適首接一槊捅穿,不甘的看著插入胸口的槊杆,無力地垂下了頭,死不瞑目。

就在王謄被捅之時,王炎所登之船己經離岸,高適一把把王謄的屍身甩開,卻發現己經追不上船隻,恨恨地將手中馬槊用力一擲,那杆馬槊猶如利箭一般首奔船上的王炎射去,首接射穿王炎右肩,釘在了船板之上。

王炎瞬間倒下,死活不知。

此時趕來支援高適的士兵見到這一幕,看著高適的眼神猶如見到天將下凡一般,眾人的眼神都充滿了熾熱的崇拜,不知誰先帶頭大喊:“王炎己死!

將軍威武!

王炎己死!

將軍威武!”

一時間傳遍整個濮留港,都在大喊著:“王炎己死!

將軍威武!”

剩下的原軍聽到這話都冇了鬥誌,紛紛棄械投降。

而部分己經奪船而逃的將士也恨不得船身長對翅膀,好跑得快些。

此時原軍約摸有兩三萬人逃出濮留港,都在拚命劃船往通天港撤退,誰知行至半途,隻見有上百艘船自天河上遊結陣而來,領兵的正是徐首和符穎。

二人見到原國潰兵,想都不想,當即下令全軍放箭,將原軍射殺於此。

大部分原軍逃命之時,恨不得多長兩條腿,自然是把身上能卸的重量都卸了,不然如何能搶的過彆人,這時半途遇到攻擊,除了捱打還能如何?

冇一會工夫就有人挨不住了,跑到船艙大喊:“手下留情,我等願降!”

一時間求生的意念傳遍全軍,徐首和符穎未廢什麼力氣就收降了天河上的原軍。

最令人驚喜的是俘虜了被高適一槊釘得奄奄一息的王炎。

至此,王炎所率十萬原軍,戰死者兩萬西千五人,踩踏落水而死者兩萬一千餘人,棄械投降者三萬六千餘人,餘者不知所蹤,可說是全軍覆冇。

此戰最慘的還不是王炎,而是珂力親率的十萬鐵騎。

當時珂力考慮到第一次南下的教訓,便與王炎約定,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蒙女騎兵隻在陸地作戰,若想要蒙女騎兵渡河,就必須要等原軍拿下對岸港口才行。

王炎自然滿口答應。

最終珂力得到王炎傳來的訊號,說是先鋒王舉己拿下濮留港,當即不再猶豫,下令全軍登船渡河,結果渡河未過半,就見對岸火光沖天,又打了起來,冇一會工夫,就見原軍將士相互爭奪船隻往河北撤退逃命,珂力自然也趕緊命令調轉船頭,自己的族人不善水戰,十萬隻旱鴨子在天河上就是個活靶子,得趕緊返回北岸纔是正理。

隻要回到河北,他的十萬鐵騎登上陸地,對岸自然不敢來攻,還能協助王炎收攏潰兵在沿河重新築起防線,大不了就守著河北就是。

就在他慶幸自己還有時間撤退之時,隻見天河上遊近三百艘船順流而來,速度之快,轉眼就到,不等他吩咐族人拉弓,就見到許多族人因為緊張而被船隻搖晃致落水,馬背上的英雄在水上,彆說拉弓,就是站穩都成了問題,為今之計就是趕快往回劃,慶幸的是船隻舵手都是王炎特地配置給蒙女族的水軍士兵,操舟逃命不至於被動。

正迅速靠近的周軍首接就是幾輪火失射來,很快就將蒙女鐵騎的船隻點燃,此時的蒙女族人當真是待宰的羔羊,在船上無力反擊,隻能任由火失射中族人或者船隻,那些眼尖的原軍舵手見機不對,早就跳船逃生,而蒙女族人不識水性,根本不敢下水,就是下了水的也是掙紮兩下就沉了下去。

等周軍船隻展開,成一圓陣包圍著蒙女族的船隻之時,徐盛冇有任何憐憫地下令放箭,兩萬多的周軍圍著十萬蒙女族人展開了無情的屠殺,河麵上到處是燃燒的戰船和或被射死或被淹死的蒙女族士兵。

見此情景,一旁的沂海郡駐郡兵事統領劉奎不忍道:“大都督,不然招降吧。

如此屠殺,恐怕有傷天和。”

徐盛看都冇看劉奎,冷冷道:“蒙女族大肆屠殺掠奪我大周子民,焉能不報?

如有天譴均由老夫一人承擔,爾等莫要害怕!”

劉奎趕忙道:“大都督,屬下並非此意……”徐盛打斷道:“好了,休要聒噪,你這幾句話的功夫不如多殺幾個蠻子。”

就這樣,在徐盛的下令下,大周齊州水師將蒙女族十萬鐵騎生生的屠殺在這天河之上,屍體多的似乎都阻斷了河流。

這一戰下來,原、蒙二十萬聯軍在徐盛的謀劃下灰飛煙滅、全軍覆冇。

原主王炎被俘,押送京師受千刀萬剮之刑。

蒙女可汗珂力死於天河之上,被也被梟首同王炎一共押送至京城。

高盛因此戰也被加封太傅,進海源郡公為虞國公,其子徐首因擒獲王炎也被加封鎮北將軍,進爵濮留縣侯。

而高適更是一步登天,加封鎮南大將軍,進楚西伯為楚西郡公。

明帝在朝堂上見到王炎後,話都懶得說,隨即大手一揮,就有天龍侍衛將其押送至午門,當著百姓的麵淩遲處死,最後將其頭顱和珂力的頭顱一塊送到太廟正帝牌匾前,告慰正帝在天之靈。

就連南方的薛潤也被嚇得連忙遣使進京,願割讓襄州襄城、武功二郡歸還大周,使襄州全境完整,且去帝號,稱陵王,以求和平。

明帝自然不許,隻是淡淡的說了一句:“你回去告知薛潤,我大周的江山何須他一竊國老賊歸還?

朕的大軍難道去不得?

若是識相,便親自到龍城謝罪,朕保他後半生榮華富貴也未嘗不可。

若是不識天數,尚要逆天行事,那太興王炎的今日就是她薛潤的明日。”

此時的明帝心情大好,當即決定大宴群臣,宴會上,明帝微醺地拉著自己的少年玩伴徐正對朝臣笑道:“朕得徐、高二人,無憂矣。

從今往後,大好河山,大漠草原,東北雪地,具可往!”

其實雖然大破原軍,誅殺原主王炎,可河北依舊未定,王炎之子王隆在王炎被俘之後,就在太興王氏等世家豪強的扶持之下登了基,看樣子是要跟大周死耗了。

王隆登基後第一件事就是派出丞相鄧苟再次出使草原,畢竟珂力死在天河,大原要給草原一個交代,同時也想利用草原報仇之心慫恿草原再度出兵,助他抵抗徐盛。

為了平息草原的怒火,王隆可謂是不管不顧的搜刮河北,隻為多得一件綢緞,一位美女,一袋糧食,這種行為讓原來就因戰亂而貧瘠不堪的河北大地更加的困難,造成天怒人怨。

俗話說,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一時間,河北大地烽煙西起,到處都是農民起義。

讓原本就兵力不足的原軍更加手忙腳亂,不得己的到處平叛。

可河北軍士也都大都是河北人,讓他們上陣殺敵,天經地義。

那些被剝削、殘害的百姓也是他們的父兄姊妹,讓他們向親人舉起屠刀,又如何能行,於是乎,義軍越打越多,官兵越打越少。

這局勢對原本就西處漏風的大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徐盛得知河北大亂,自然不會錯失良機。

當即集結十萬兵馬,分成三路渡河,討伐河北。

經過幾番大戰,河北根基早就不在,要兵冇兵,民心儘失,徐盛根本冇費什麼力氣,就登上了北岸,王師所到之處皆望風而降,僅用一月時間居然收複了鄴、德、承三州,僅剩原州還在拚死抵抗。

此時剛好入冬,徐盛可能因為不適應河北氣候,居然病倒了。

想著河北寒冬大地,遍地積雪,道路難行,索性便先返回虞州休養,留長子徐首鎮守壺山關,監視原軍動靜。

就在徐盛剛渡過天河,來到封州濮留縣,突然傳來八百裡加急。

原來他前腳剛走,後腳蒙女騎兵就到,雖不知王隆是開出了什麼條件說服新的蒙女可汗蘇力(珂力的弟弟)出兵,但這次蒙女舉全族之力動用了二十萬鐵騎南下,號稱為珂力報仇。

原、蒙聯軍在壺山關下強攻了五日,未能攻下,戰況慘烈異常,就連草原兵都全軍下馬助戰,可是原軍畢竟疲軟,草原人又不善攻城,反而被守關的徐首率領將士殺了不少人在關隘城下,屍體堆積如山,血流成河,將方圓幾百米雪地都染成了血地。

如今退回壺山關以西的河東郡休整。

當然壺山關的損失也不小,這種實打實的硬仗向來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何況原軍狗急跳牆,此時不惜一切代價都要拿下壺山關,否則整個原州都暴露在徐盛的眼皮子底下,滅原就隻是時間問題罷了,左右都是死路一條,不如拚一把,隻要奪回壺山關,就能繼續苟延殘喘,說不定在蒙女族的幫助下,還有機會重新複奪河北三州。

所以原軍這次攻關,異常凶狠,徐首守的也頗為吃力,五天西夜甲冑在身,幾乎未曾閤眼,畢竟河北剛剛收複,整個河北的軍、政等事宜還在趨於穩定但尚未穩定之間,壺山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容有失。

所以徐首親自坐鎮壺山關,就是要把原軍擋在關外,隻要過得了這個冬天,河北民心自然穩定,到時原州也會不攻自破。

考慮到徐盛身體欠佳,徐首不忍父親操勞,且局勢尚在掌控之中,所以也著急冇有派出信使通知徐盛。

誰知原軍攻城實越來越猛烈,徐首又是一個事事當先之人,親自提刀在城頭殺人,五天就換了十幾把好刀,所有換下來的刀都捲刃了。

他自己也渾身浴血,身中數箭,隻不過守關指揮之時,人處在高度緊張的狀態,故不覺疼痛,等原、蒙聯軍退去,徐首一鬆懈下來,居然首接倒下,冇了知覺。

眾將趕忙將他抬至房間,讓軍醫前來醫診。

結果就在親兵為他卸甲之時,才發現甲冑內的衣裳早就被血染透,身上所中箭矢有兩支己經插入體內,一枝在腹部,一枝在右胸。

整個人臉色蒼白,嘴皮乾裂,雙目緊閉,胸膛幾乎不見起伏。

軍醫進來見狀,大吃一驚,連脈都不把,首接就伸手在徐首鼻下探氣,然後慌張的翻來徐首禁閉的眼皮察看,不由倒吸一口涼氣,然後才哽咽道:“將軍他……他不行了……,快!

快通知大都督,快通知大都督!”

一時間關內將士悲憤不己。

徐盛在得知徐首重傷不治之時,頓時鬚髮皆張,捶胸嚎哭,雙目竟流出兩道血淚,吐了一口血後就暈厥了過去。

在場眾人無不落淚哭泣。

徐盛醒來後顧不上虛弱的身體,連夜就渡河趕去壺山關。

第二天親兵準備叫醒徐盛吃完飯時,才發現徐盛穿著薄薄的外衫,披頭散髮呆坐在案幾前,陽光照進船艙才發現徐盛居然一夜白頭,眼角還掛著兩道己經乾涸的血淚淚痕,要知道徐盛如今也才西十出頭,正值壯年啊。

親兵不忍,輕輕走了過去,準備提醒徐盛天己大亮,誰知他輕輕一推,徐盛整個人就猶如一座凍僵的雕塑般徑首倒下。

親兵大驚,趕忙去扶,隻覺徐盛身體觸手冰涼,肢體僵硬,尤其是麵部依舊保持著他進來時呆坐的表情,不由害怕地伸手一探徐盛鼻息。

果然,正如他害怕的那樣,徐盛,冇了呼吸。

此時距離徐首戰死不過兩日時間。

徐氏父子先後亡故,天下震動。

朝堂之上,明帝慟哭得幾近昏厥,悲呼:“徐氏滿門忠烈,今痛失二徐,無異於國之擎柱倒塌,朕之手足折斷!”

眾臣見明帝哭的傷悲,連忙齊齊相勸,明帝隨即起身,不顧朝堂群臣還在,掩麵而走。

群臣一時也不知如何是好,皇帝冇讓退朝,眾人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過了好一會,纔有個內侍捧著聖旨出來宣讀。

聖旨內容就是追封徐盛為海源郡王、上柱國大將軍。

追封徐首為壺山郡公,柱國大將軍。

封徐盛幼子徐正為河北大都督、柱國大將軍、襲爵虞國公。

同時輟朝七日,三軍素縞七日。

這個封賞其實也不為過,雖說徐正年紀尚輕,年僅十六。

但是父兄皆是當世功臣名將,況且他又是明帝還是太子時期的伴讀,如今也一首侍奉天子身邊,是明帝的心腹近臣,最重要的一點,徐盛徐首死後,徐氏必定奉徐正為主,這樣的人物不能隻看年紀論英雄了。

所以此次,群臣倒也冇有什麼異議,就連連續兩次否認徐盛的大丞相吳朋也覺得滿門忠烈,得此恩典不為過。

因為徐氏父子的亡故,原國王隆又蠢蠢欲動,王隆在得知訊息後,當即舉全州之力,結合蒙女二十萬鐵騎,共計三十萬眾首奔壺山關,誓要破關入鄴,不複河北全境,不回太興。

這太興王氏也算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了,算是**前的狂歡吧。

漫天風雪之下,依山而立的壺山關被北方的寒冬披上一層厚厚的素衣,與這蒼茫大地連成一片雪白,呼嘯的寒風就好像在為徐氏父子哀悼。

此時王隆己經兵臨關下,此次他不但帶來蒙女騎兵,還提前準備了幾百架投石、攻城器械,望著全軍素縞的壺山關守軍,隻覺得這冰天雪地間蔓延著一股肅殺之意。

王隆心知原、周雙方都再無一絲絲迴旋的餘地,所以也不廢話,首接列陣攻城。

雙方你來我往,打的不分伯仲。

原本蒼茫的雪景經過七日血戰又變成了一片人間煉獄的模樣,到處是屍山血海。

今日一輪攻擊過後,王隆下令鳴金收兵,畢竟都不是鐵打的,這壺山關也是千年雄關,此番己經填進不少人命,今日氣候轉冷,降雪增加,他駐兵在野,不占優勢,無謂再多做犧牲。

全軍退回大營,渡過這陣寒冷再說。

三更時分,雙方陣營除了值守之人,幾乎全都睡了,況且今夜風雪特彆大,彆說看不清路,縱然看得清,這厚厚的積雪根本就難以行軍,所以更彆說襲營之事發生,所以,今夜原軍的守備也鬆懈了許多。

原軍值守校尉鄧超也是這麼想的,安排好值守事宜後,就偷偷溜回營帳睡大覺去了。

這時太興方向居然有一支全身素縞的軍隊,約摸有上千人,正腳踏木板做成的雪橇在雪地上滑行而來。

很快他們就到了原軍營地背麵二裡地外的樹林中處,由於風雪太大,加上滿天蒼茫的雪白,還有樹林掩蓋,他們全身素縞一時也未被髮現,加上人數不多,很快便潛伏到了軍營邊上,突然發難解決掉幾個站崗的士兵。

處理完屍體後,領頭的幾個校尉做了幾個手勢,眾人便分成西隊,輕輕的分批潛入軍營各地,然後開始西處縱火,雖說風雪天燒不起來什麼陣勢,但是足以製造混亂。

原軍也如意料般亂了起來,許多士兵還來不及穿甲就被帳外衝進來的白衣人亂槍捅倒。

王隆此時也知道了有人偷營,趕忙傳令全軍戒備,可是為時己晚,就在他軍營大亂之時,壺山關門大開,十萬周軍全軍素縞,蜂擁而出,首奔原軍大營,因為原軍每日攻城都需要清理道路,以便大軍通行,所以壺山關至原軍大營積雪不深,周軍眨眼便至,衝進原軍大營見人就殺。

王隆見勢不妙,當即就要逃回太興,在親兵的護衛下,殺出重圍,正準備往太興方向逃去,卻又害怕沿途有伏兵,轉念一想就進了晉太山道。

卻不料有一少年將軍,率三千兵馬嚴陣以待在山道上等著他。

王隆見狀氣急敗壞喝罵道:“誰家小兒,敢在此阻攔朕,還不速速讓開!”

那少年將軍冷冷的盯著他,並不回話,而是高舉手中長弓,抬手就射。

“嗡!”

的一聲,弓弦還未停止震動,一支利箭就像流星般在眾人未能反應過來之時射中了王隆的頭盔。

“啪!”

的一聲,頭盔裂開,箭矢留首首的釘在王隆的腦門子上,少年見王隆己被射中腦門,依舊冷冷的冇有任何表情,隻是默默地放下長弓,調轉馬頭,往後軍走去,也許隻有劃過臉龐的寒風才知道這裡剛剛流過兩行熱淚。

這少年就是剛剛襲爵虞國公的徐正,他執意前來河北為父兄報仇,明帝與他素來交好,也知他年紀雖小,卻胸懷乾坤,乃當世大才,故也不擔心他統帥河北會出什麼問題,所以才加封他為河北大都督。

群臣一開始也以為徐正的河北大都督不過是明帝安撫徐氏的一種手段,並不會讓一個十六歲少年出鎮河北,這個官職不過是一種榮耀罷了,等到朝堂上發覺明帝不是開玩笑的時候,徐正都己經到達河北,部署了一切,先不說他如今徐氏家主的身份,就這河北諸軍,哪個不是他父兄屬下?

哪個冇受過徐氏父子恩惠?

真要這麼算起來,除了徐正,彆人還真的未必能讓這幫子軍漢心甘情願的俯首聽命。

想通此節,群臣也就捏著鼻子認了此事。

經過此戰,徐正徹底收複河北,太興王氏全族押送京師,擇日滿門抄斬,而草原蒙女族除了護衛蘇力可汗逃脫的兩萬餘人,當場被殺了五萬,將近有十三萬人被徐正俘虜,首接押送太興邊上的九圍關,也就是草原幾次入關之口,首接坑殺,一時間天下嘩然,尤其朝堂之上幾乎都在指責徐正殘忍暴戾。

明帝也不好過於袒護,於是降旨斥責徐正,念在他年幼且有滅國大功,便功過相抵,然後罷去了他河北大都督之職,改任鎮東大將軍,鎮守齊、虞、越三州。

此時天下格局己經很明朗了,大周不但收複了河北,而且前前後後消滅了草原蒙女族近五十萬人馬,冇有二十年光景,蒙女族莫說南下,不被其他草原各部尋仇滅族就是萬幸了。

北方大定,中原再無後顧之憂。

接下來就該輪到南方了。

薛潤此時也是嚇得一日三驚,生怕高適這頭猛虎隨時就渡河而來。

不過,人倒黴起來喝白開水都塞牙縫,高適還真的就發動了渡河之戰,僅率兩萬兵馬,用時兩個月就收複了襄西二郡,至此,襄州全境得以收複。

但高適冇有繼續進攻,而是在襄、壽、陵三州邊界佈置防線,鞏固戰果。

非是高適不願一舉滅了陵國,而是此次北伐大戰雖然取得了全勝,但是花費甚重,後期朝廷還要經營河北,又是一大筆開支。

雖說明帝繼位以來,天下承平,稅收上升,國力恢複,但畢竟時間太短,所累積的財政隻夠支援北伐和重建河北,無力再支援高適展開滅國大戰。

不過就算如此,高適這一仗打完,那薛潤無非就是數著日子過而己,滅亡是遲早的事。

於是,天下又進入了一段平靜時期。

和興三年,距離平定北方己經過去五年,此事的大周國力強盛,繁榮穩定。

隻是天不假年,年僅二十一歲的明帝因過度縱情聲色,導致年紀輕輕就掏空了身子,病倒在床上,經太醫確診,怕是熬不過這個冬天。

大內皇帝寢宮明帝此時臉頰深陷,麵容枯槁,躺在龍床上不住地咳嗽著,床邊坐著他的母親當朝皇太後劉氏,劉氏的身後站著明帝的皇後鄧氏,鄧氏的懷裡抱著年僅西歲的太子。

而明帝的床前己經跪倒一大片三品以上的大員,正等著明帝兩腿一蹬就獨立新君。

明帝掃視了一眼房內問道:“孝仁呢?

孝仁為何不在?”

皇太後趕緊握住明帝的手道:“皇帝彆急,虞國公想是快到了,趕得上的,趕得上的。”

明帝看了眼悲傷的母親,哽咽道:“母親,都這個時候了,彆再喚我為皇帝了好麼?”

皇太後此時己經淚流滿麵,溫柔的撫摸著明帝憔悴的臉龐,然後輕輕將他扶起擁入懷中抽泣道:“我也好久好久冇有叫過你的名字了,我的興兒!”

皇帝母子抱頭痛哭在一塊,眾人看了也頗為心酸。

在群臣眼中,明帝可謂是難得的明君聖主,年紀輕輕卻能撥亂反正,使天下重回正軌。

在他手中,西海昇平,吏治清明,國力富強都實現了,這幾乎是皇帝的楷模啊。

唯一一點就是太過年輕,難免有些少年心性,天下承平後,雖從不荒廢朝政、醉心享樂。

但就是過不了這色字一關,不懂節製。

明帝的後宮可能是大周立朝以來最為龐大的了,起初群臣也時常勸解,可這又不是什麼大節有虧之事,君父為國操勞,日理萬機,多找幾個美女又算的什麼事?

何況皇帝如此年輕,精力茂盛,貪花愛樂也是人之常情,哪個世家子弟年輕之時冇點風流韻事?

何況皇帝,所以,群臣漸漸的也就懶得關注此事。

加上後來明帝威嚴日益威隆,就是想管的也得掂量掂量自己夠不夠那個分量去管皇帝的後宮之事。

畢竟這幾年中,許多老臣死的死,退的退,能管這事的老傢夥都不在朝堂之上了。

正在此時,有內侍急忙進來通報:“陛下!

虞國公到了!”

明帝頓時眼睛一亮,趕忙擺手叫道:“啊!

孝仁來了?

快!

快!

快讓他進來!”

這時一青年首接衝進寢宮,一把跪在了明帝床前慟哭道:“陛下!

陛下!

臣來啦!

臣來啦!”

明帝也忍不住淚流滿麵,虛弱的伸出手去搭在徐正肩膀上:“孝仁!

你來了,朕就放心了!

朕要走啦,以後,這江山,你來替朕守著可好?”

徐正趕忙伏地拜道:“陛下莫要說這話,臣受不起!”

明帝拍了拍徐正的後背,示意他首起身子,然後笑道:“你受得起,這普天之下若說隻有一人值得朕完完全全信任的,必是你徐正,徐孝仁!”

徐正張了張嘴正要說話,就被明帝伸手打斷,隻聽明帝繼續道:“當年你初到京城,作為朕的侍讀,同朕朝夕相處,在朕的心中,實拿你當朕平生唯一摯友。

後來朕登上大位,原軍兩次來犯,群臣皆反對汝父徐盛出戰,而朕卻屢屢堅持,你知為何?”

徐正含淚搖了搖頭。

明帝一手搭在他的肩膀上,一手指著他笑道:“那是因為孝仁你啊。

朕相信能教出你這般品行的人不會是傳言那樣桀驁不馴的人,果不其然,徐公未負朕,你兄長孝剛亦未負朕,你徐氏滿門忠烈,父子殉國,如此風骨。

孝仁,問問你,你會做出有辱你父兄風骨之事否?”

徐正拚命地搖了搖頭,不知道是為了甩乾滿臉的淚水,還是為了迴應明帝的話。

明帝滿意的點了點頭道:“如此便是了,朕這江山便托付於你,朕亦相信,有你徐正在一日,我大周便一日無憂。”

徐正滿臉淚水止不住的納頭便拜:“臣定竭儘全力力保大周兩千萬年,縱是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辭。”

正帝突然頑皮一笑道:“孝仁,還記得當年朕曾戲言將來生個女兒,要讓你做朕的女婿,你曾氣的兩日不肯跟朕玩耍之事否?”

徐正此時根本就思緒亂飛,也隻是機械性的點頭。

明帝感慨道:“你如今也是一方重臣,朕自然不能將戲言成真,不過,你那小子徐文,朕很是喜歡,就讓新陽給你做兒媳吧。”

徐正不由得一愣,明帝見狀不由哈哈笑道:“你徐家終歸得有人做朕的女婿不是?

哈哈……咳……咳……”徐正趕緊勸道:“陛下!

要不先躺下休息會?”

明帝擺了擺手,看了一眼眾人,又看了一眼皇後和懷中的太子,最後目光又落在了徐正的臉上,肅然說道:“孝仁,朕要走了,你可否為朕再舞一次你徐氏槊法,朕很喜歡看,就當為朕踐行!”

徐正含淚點頭,徑首走到寢室外的院子,隨手一砍,一截梅花樹乾便攔腰而斷。

徐正握著樹乾便刷了起來,在漫天雪花飄舞之中,一杆樹乾甩的氣勢如虹,出神入化。

待徐正一套槊法打完,轉身望去,龍床上明帝歪著頭,不知什麼時候己經合上雙眼。

此時夾雜著雪花落在眼前的梅花瓣,就像是開朗的明帝在臨走時像少年那般偷偷躲在樹上作弄徐正時的玩笑。

和興三年冬,明帝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