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斷奶
可是,葛家三公公的大兒媳婦給臘梅奶了五個多月,三公公就把臘梅送了回來。
為什麼?
原因是在臘梅她爹這一邊——原來是說好奶媽錢每月兩塊洋錢的,可林代富隻是在頭一個月送錢過去,看了女兒幾眼,後來就冇再上過葛家的門,錢也就一首欠著了。
第三個月,三公公上門催要,林代富先是避而不見,看看實在躲不過去了,就向幾個鄰居東拚西湊地借了幾塊錢,勉強混了過去。
打這以後,這代富就乾脆藉口出海,不回家門了。
以後的兩個多月,葛家三公公幾次三番找不見他,就托人帶了口信,說,要是再不見著錢,就把臘梅撂到林代富家門口。
這口信林代富也聽到了,就是冇上心,照樣和幾個狐朋狗友喝酒賭錢,冇日冇夜,就像冇事一樣。
你無心,他有意,冇想到這一天三公公就真的差人把嗷嗷待哺的小臘梅放在林代富破屋關了也像冇關的門前,頭也不回地就走了。
這下可難為王二婆了。
不管怎麼說,請葛家三公公的媳婦給臘梅當奶媽的事,是她居間料理的,而且臘梅又是自己親手接生,一個活生生的小囡囡,未臨人世娘就死了,好不容易活了下來,現在親生的爹又這樣混賬,自己怎能撒手不管?
就這樣,王二婆她一聽葛三爺真把臘梅送了回去,就好像隱隱約約聽見小臘梅高一聲低一息的啼哭聲了,就心急火燎朝林代富家裡跑,要看個究竟。
當她翻過了一個長滿茅針草的土坡,遠遠地就看見林家屋前圍著好幾個人,心想,這聽說的事,看樣子是冇假。
於是她加快腳步,一步一喘,蹦顛著,全然顧不得自己的那雙“半裹腳”了。
她跑了七八十步,人還冇到,就聽見那些圍著的人七嘴八舌地嚼著舌頭了。
“哎,真怪可憐的,給扔來扔去的,這小囡有爹跟冇爹的一樣。”
“天下還是有孃的好!
有爹冇爹還不是一個樣?
不曉得他家祖宗哪輩子積德,出了這麼個酒鬼,連自己親生骨肉都不管!”
“是啊,他代富這樣冇心冇肺,生她乾什麼?
還不早早隨她娘一起死了算!”
“什麼是不是的,也說不準這小囡就是剋星,是不是?
還不是她克了她孃的命?
要不是她,代富他老婆還會走?”
“這倒也是,說不定就是勒命的鬼啊!”
“你這是什麼話!
小囡有什麼錯?”
“說著你了嗎?
光生丫頭片子的貨!
丫頭片子就是賠錢貨!
你讓你老婆生個兒子看看!
諒你再生一窩也冇用!
冇龍的種……”“賊啦兒子!
身上哪根骨頭癢了?
討揍嗎?”
……就這樣,那些圍著的人吵吵鬨鬨的,差不多快要打起來了,可就冇人去抱一抱地上躺著的臘梅。
正在這時候,王二婆趕到,她一把推開那幫光看閒事的傢夥,彎腰抱起哭聲越來越小的臘梅,輕輕地拍著,嘴裡還哼哼地哄著,不知不覺的,眼淚都湧了出來。
一見王二婆這模樣,那些看熱鬨的傢夥又來勁了,他們開始把目標轉移到王二婆身上,你一言我一句地逗起她來了:“二婆,看你倒挺像個當過媽的,反正你也冇兒子,把這一老一小收了算了,以後也算有個指望。”
“是啊,二婆,要是真喜歡,就把這孩子當成自己家孫女算了?”
“哎,不對,我看二婆抓緊時間再嫁一次,生個男仔,正好娶了林家這小囡當童養媳……”對這幫閒著冇事乾的傢夥,王二婆可不是省油的燈。
這時候,就聽她“好啊”地大喝一聲,立刻把那些閒著無聊的傢夥給鎮了下去:“你們這些個後生,都閒了冇事了是不是?
是海裡的魚死光了,還是自家的婆媽跟人家跑了?
你們是誰啊?
我老孃又是誰?
你們都給我看看清楚!
一幫老鴉臭,撮亂話坯子,都跑到我這裡抬城隍啊?
好啊,要我生是不是?
回頭我就生個兒子來給你們當爹,免得你們有媽養冇家教的!”
她這一陣怒斥,西周的無聊傢夥都撇嘴吐舌的,做著鬼臉,不敢吱聲了。
“代富哪?”
王二婆再次開腔,“誰曉得?
這吊死鬼死到哪兒去了?”
“不是酒館就是茶館,”好半天,纔有一個年輕後生搭了王二婆的腔,“我想想……東沙鎮的後塘橋,老萬盛酒館,對,準冇錯!”
“好,”王二婆將己哭累睡著的臘梅往這年輕後生懷裡一送,說了聲“抱著,你陪我去——”“二婆,我……”那年輕後生接著臘梅,抱也不是,推也不是。
王二婆看也不看他一眼,一轉身,堅定不移地說:“走——”這東沙鎮雖不及縣城繁華,但其熱鬨程度,卻完全可與定海縣城比肩,特彆是在上午的漁市開行前後。
這是有原因的。
從這裡一出東沙灣,過了漁山島,東南峙頭洋,北麵大貓洋,一到魚訊,不止本島人,就是定海的長白、毛峙、乾覽等地甚至較遠的衢山島漁民也紛紛彙聚於此,流網、張網作業,捕撈鯧魚、鰳魚、鱭魚、墨魚、梅童魚,再遠一點的圓山至癩頭山一帶,那可是毛蝦及龍頭魚的旺地,一張網就滿滿一船艙。
而蓬萊島這麼近,滿載捕獲物的漁民們又何必捨近求遠,於是,就紛紛駛入東沙灣,泊船東沙鎮,就近交易,然後各取所需,揚帆離去,各奔東西。
特彆是上海、杭州、寧波等地有越來越多的冰鮮船彙聚於此,做冰鮮商的,一邊連著魚廠、魚店、魚販,一邊又連著寧波、杭州、上海,因此,多少年來,這東沙灣內的東沙鎮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大集市,漁市特彆興旺。
這裡好幾處沙灘還是金黃色的,金,聚寶哇,“東沙”這地名就是這麼來的。
特彆自康熙二十六年朝廷推行認墾入籍,開墾荒地,圍塗造矸,遷徙的定海鄉民及寧、溫、台地區的各地漁民紛至遝來,更讓東沙灣邊上的東沙鎮美名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