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樊尚燝身為河南巡撫,自然知道治理黃河乃是自己職責中的重中之重,這幾日已經有手下稟報孟津一帶水勢漸漲,隱隱有要破堤而出的跡象,但是如今黃河多處存在水患隱憂,並非隻有孟津一處。
他手下人力也是有限,處處提防,麵麵俱到,顯然是不可能的,是以他也存了僥倖心理,或許這次孟津的河水高度,會和以往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自行落下,化險為夷。
如今冷不丁的聽到孫元化提及孟津,這才發現果然天道恢恢,自有鬼神存在,一語道破了目前黃河沿岸最危險的地方,也直麵他內心最不願意觸碰的現實,看來孟津果然有危險了。
他當下也不敢怠慢,於是正色說道:“多謝初陽兄提醒,孟津一帶,最近形勢確實不甚樂觀,既然已經有神仙示警,我一會便安排下去,使人重點巡查,務必嚴防死守,不使黃河決口,荼毒百姓。”
孫元化眼看目的已經達到,自己又心急上京請罪,於是也便起身告辭,樊尚燝一直將他送到門外,方纔回來。
樊尚燝回到客廳時,王師爺已經自屏風後走出,見到他臉色凝重,便說道:“看來剛纔孫巡撫所言之事果然不虛?”
樊尚燝點點頭,說道:“這幾日黃河多處告急,尤其以孟津為甚,本以為這回也會如同前次一般,有驚無險,洪水自行退下,今日既然有神人示警,佐以孟津如今的水情,看來決口之事,顯然即將發生。”
王師爺也頻頻點頭:“不論孫巡撫所言神人是真是假,所謂有備無患,大人多加小心,未雨綢繆,總是好的。”
樊尚燝低頭思索了一陣,這才下定了決心:“來人!”於是便有下人上前,樊尚燝說道:“請王普參議,吳英泰都事前來見我。”
聽聞巡撫相召,王普,吳英泰二人不敢怠慢,一個時辰之後,兩人雙雙出現在樊尚燝府中,樊巡撫見到二人,便說道:“今日急召二位,實在是事情緊急,孟津最近水勢危急,二位可知?”
吳英泰最近一直在巡查河道,孟津的水勢浩大,他已經和巡撫大人稟告了好幾次,但是似乎巡撫大人一直不甚在意,冇想到今日卻主動說起孟津水情。
吳英泰當即說道:“啟稟大人,孟津如今水勢浩大,下官昨日剛從那裡回來,水勢洶洶,岌岌可危啊。”
王普在一旁說道:“大人,黃河水患絕非孟津一處,在下官看來,曹縣,魚台,蘭陽,原武,東明等地水勢都是十分浩大,危機重重,大人不可隻顧一點,不顧其他。”
樊巡撫默然半晌,方纔說道:“我先前也有此種考慮,不過適才登萊巡撫孫元化,曾來本官這裡示警,說道六月初六,黃河將會在孟津決口。”
王普說道:“孫大人雖然精明強乾,但是治水一道,並未聽聞孫大人有何建樹,不知大人何以如此篤定,相信孟津將會決口?”
樊巡撫歎了一口氣,說道:“仙人示警。”
吳英泰猛地一拍大腿:“看來孟津決口,確鑿無疑了,這幾天我在孟津越看越怕,總覺得有什麼潑天大事即將發生,如今看來,下官的預感絕非空穴來風,今日已經五月三十了,距離孫巡撫所言的日子,還有六天。”
王普也說道:“既然如此,事不宜遲,大人可有什麼安排吩咐,屬下定然加緊辦理。”
樊巡撫思索了半晌,這才說道:“吳都事,你加緊募集人手,於孟津一帶嚴防死守,發現一處隱患,就排除一處隱患,不要吝惜銀錢,要人給人,要錢給錢,我隻要你確保黃河孟津段萬無一失。”
吳英泰慨然說道:“下官遵令,下官這就回去,全力募集人手,日夜巡查堤岸,查缺補漏,萬萬不敢懈怠,下官打算這幾日就吃住在堤岸之上,堤在人在,堤破人亡!”
他深知責任重大,一旦黃河決口,他這個主要負責的都事,必然會被追責,反正都是個死,寧可死在堤岸之上,也比決口之後,被朝廷逮捕,處分而死要強的多,最起碼還能落個忠於職責的名聲,此刻說話,卻也顯出了十分的悲壯。
樊巡撫又說道:“王參議,你負責在孟津協調後方,吳都事若有任何需要,你都要協調地方,一力滿足,也要和孟津軍民說清形勢,一旦堤岸失守,則全縣人口,甚至河南全境,都會變成一片汪洋,號召他們全力支援吳都事抗洪之舉。”
王普也急忙領命,二人走後不久,王師爺想了半晌,上前說道:“孟津一旦決口,非同小可,那時恐怕朝廷也會追究大人的責任,事關重大,不若我替大人走這一遭,前往孟津,督促大小官員,全力支援王,吳兩位大人抗洪救災。”
樊巡撫點點頭:“如此甚好,那就辛苦王師爺了,本官坐鎮開封,做你們的最大後援,若有什麼需求,隻管儘快告知本官,本官會加急命人前往處理。”當下王師爺也領了命令,匆匆而去。
六月二十五日,京城,紫禁城內,建極殿上,官員們分成兩派,正為孫元化該如何處理,而爭的麵紅耳赤,崇禎皇帝高坐寶座,麵無表情,讓人分析不出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六月八日,孫元化入京請罪,隨即便被打入大牢,聽候處理,這些日子以來,圍繞著孫元化的問題,兩派官員,爭論不休。
一派以首輔周延儒為首,認為孫元化雖然登州兵敗,但是人才難得,罪不至死,建議皇上讓其戴罪立功,重新率軍討伐孔有德。
另一派以次輔溫體仁為首,溫體仁與孫元化倒是無甚仇怨,但是他與首輔周延儒不和,一向是周延儒讚同的,他就設法反對,周延儒反對的,他就讚同。
這次周延儒想要力保孫元化,他便唆使自己的人馬,出麵彈劾孫元化,隻說孫元化居心叵測,暗中勾結孔有德,圖謀造反。